#250.首次的日本行遊記--2.2(菸草與鹽博物館)
2009.08.15(土)初稿
2009.08.24(日)續
2009.08.24(日)續
依舊是第二天下午的行程,遊記備忘錄。
接著到涉谷,想看煙草與鹽博物館,但迷了一下路,多耗了半小時,也沒時間看八公,更遑論坐在(?!)八公上拍照T_T
會想看這個博物館,是覺得很特殊,無關是否吸煙、反煙、禁煙等,純粹想看香菸文化,因為菸草也是熱帶栽培業與世界經濟的要角之一,也影響人類歷史(如三角貿易),一些名人抽煙(雖不鼓勵抽煙),成了讓人印象深刻的招牌動作,例如麥克阿瑟習慣叼著玉米煙斗、福爾摩斯總是叼著煙斗、在煙霧瀰漫的房間中思考案情,而臺灣原住民的傳統習俗也是請賓客抽煙、吃檳榔,代表好客、禮貌,菸雖不是什麼益物,卻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,扮演著看似不重要卻又無所不在的角色。
たばこと塩の博物館
位置圖與外觀


這個博物館收集各式香菸文化與風俗、器具等,小小的,但卻很可愛,麻雀雖小五臟俱全。門票¥100很便宜。
1樓是演講、視聽室,1樓中樓是有關香菸的傳入與相關使用器具、各式煙斗等歷史介紹,看到有臺灣的煙斗覺得很神奇,原住民使用的,與大洋洲民族的類似,並且有收集世界五大洲各國的香菸盒,這個可以反映出各國的文化。
例如中國的喜歡用紅色、雙喜類的,美國、英國的香菸種類很多,但都是市面上常見的,例如Marlboro、Camel、Winston、DUNHILL等,而這張南韓的菸盒很有趣,竟然連名畫師-申潤福的「端午風情」當菸盒圖,個人也是因為『風之畫師』這部韓劇才知道此畫,很難得會看到這種藝術相關的香菸盒,頓時想到:「啊!畫工 的畫被用在這種地方XD」,不曉得裡面菸是什麼味道的。

也可看出殖民地的統治者為何國?這種熱帶栽培業的幕後老闆都是列強國,這個很多菸草總公司就是在倫敦啊。或者是與當地特色有關,如在南半球的模里西斯,以南十字星為菸盒圖。社會主義國家的都會有領袖、勞工相關的圖,很多信奉伊斯蘭教國家的菸盒上大多有星月或宗教領袖的模樣圖等,總之,很多,與臺灣常見的菸盒圖多為幾何、或簡單風格的設計大不相同。



2樓是日本菸草的歷史,由江戶時代武士們所抽的菸,一直到近代明治、大正、昭和、戰爭時期、現代的各式菸與菸草解說,讓人眼花撩亂。同樣地,也是顯示出各國文化,很強調日本,香菸名稱更是五花八門,什麼「大和」、「大勝利」、「大江戶」、「薩摩刻」菸草,甚至連「日本親王」這種也可以當煙名。 戰爭時,強調軍國文化,火柴盒印有乃木希典大將的圖,全國精神總動員之類的圖,而物資缺乏,菸盒印刷也單色,節省物資。
太平洋戰爭時,「光」牌是海軍軍官等級抽的菸、「譽」牌是配給給一般士官。當時抽煙被塑成是軍人社交必要的物品。

紀元二千六百年的紀念菸(零戰就是此年產生的)

扶桑XDD

戰後的菸盒圖,也是政治廣告用,例如舉辦奧運紀念菸,像這個チェリー的沖繩國際海洋博覽會紀念菸也很有趣,要三個才能拼出全圖。

之後現在的圖,就是一般常見的如MILD SEVEN、SEVEN STARS、CASTER、PEACE、HOPE等品牌設計圖。
菸草葉片,沒想到有好多種,且很大片= = 美洲的那些馬雅人是怎麼會想到把菸葉拿來抽啊?!

現在日本對於抽煙的規定,也是很嚴。例如,常見的菸販賣機要有taspo卡才能買,滿20才能有taspo卡,公共場所也多全面禁煙,街上不准邊走邊抽,但是人行道上有定點的抽煙點,常見到抽煙者就站在旁邊抽,感覺好像匆忙吸了幾口就結束......由早期煙草公司宣傳的的「快樂似神仙」變成現今諸多限制,可見民眾的健康意識抬頭。

街頭的抽煙點
4樓是鹽博物館,陳列常見的鹽來源--岩鹽、湖鹽、海鹽、井鹽,其分佈國家的位置和鹽的結晶種類與製作方法、使用工具。沒想到鹽的結晶還挺漂亮的。看到內陸的國家,製作岩鹽,尤其是非洲國,使用的器具很簡陋,但那是當地村莊賴以維生的行業,也備覺得辛苦,好像礦工。有的岩鹽規模龐大,甚至可以在地下挖成一個由鹽製成的教堂,讓工人禮拜,也是很神奇。

巨大的岩鹽雕刻

臺灣也是產海鹽的國家之一,有關鹽產業或看鹽博物館-->台南七股。
250-0805
0 Comments:
張貼留言
<< Home